国内新闻

首页>新闻频道>国内新闻>时政新闻

走过2019,中国立法机关更加开放透明

  原题:走过2019,中国立法机关更加开放透明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与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最后一次常委会会议的闭幕同步,民法典草案、长江保护法草案、出口管制法草案等6部法律通过官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登陆相关页面,只需必要填写“省份”和“职业”,便可进入系统,就某个法律草案的任意一条或多条填写自己的意见。在页面右下角,还可以一键下载法律草案的PDF版本,保存到自己的电脑,方便离线学习和查阅。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大会审议。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这样简洁、方便、人性化的征求意见,在2019年的人大立法中已进行过许多次。一条条建议的提交,让国家立法从立法机关的事,变成了普通民众可知可感的体验,也体现出中国立法机关的开放透明。

  事实上,更加开放透明,足以成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019年的关键词之一。

  仍以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为例,都征求到多少意见?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立法者是否有所参考?在2019年,这个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

  自今年8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次设立发言人制度,并于每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前,举行一次记者会。

  记者会上,通报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情况,成为固定“议程”。如在最近的一次记者会上,就备受关注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征求意见的情况,发言人岳仲明详实通报:

  共收到198891位社会公众网上提出的237057条意见和5635封群众来信,意见主要集中在完善近亲属的范围、修改可撤销婚姻的撤销机关、进一步完善夫妻共同债务等方面……

  除官方通报信息外,在记者会上,中外记者可以面对面向发言人提问任何与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甚至是就一些看上去“敏感、尖锐”的问题与发言人现场“交锋”。在会下,根据官方公布的电话,发言人办公室将就任何人大相关的问题与外界即时沟通。

  更加开放的背后,一个“触手可及”的立法机关走上前来。

  而从立法的内容看,开放也可以成为一种标注。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外商投资法获得高票通过。这部旨在以立法深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法律,替代了从前的“外资三法”,进一步简化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管理程序,并不再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实行审批和备案管理。

  外界称,该法秉持内外资一视同仁的原则,从法律层面优化了中国的营商环境,可以让外资企业以更少的限制、更方便地参与到中国市场中。

  外商投资法的出台并非开放的“终点”,一系列相关法律的配套修改,成为立法机关贯穿一年的任务。就在刚刚闭幕的常委会上,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现修改,以体现外商投资法的精神,确保台湾同胞投资同步享受到制度改革红利。

  有声音认为,在中国立法机关立法节奏快、任务重的基础上,能及时做好这种配套化的法律修改,体现出中国开放的诚意。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最后一次常委会会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今年共制定全新法律6件,修改法律15件,并通过多件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立法工作继续呈现分量更重、节奏更快、要求更高的特点。

  相关立法人士认为,这一特点也将延续到中国立法机关明年的工作中。

  根据工作安排,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明年3月5日在北京举行。正在征求意见的民法典草案,将在结合各方意见进行修改后,提请大会审议。

  可以想见,在中国立法机关更加公开透明的趋势下,届时大会的一系列记者会、部长通道、代表通道等“保留项目”,将围绕大会的中心议题,向社会传递更加透明的“立法声音”。而数千名中外记者也将在更繁忙的信息传递中,见证中国首部法典化法律的呼之欲出。(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84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