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首页>地方频道>池州>要闻

池州打造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池州市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3年试点已结束——大雨若瓢泼,城市可安然。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保留“外在美”的同时,逐步解决了城市内涝和城市黑臭水体等问题,让城市焕发了“内在美”。

  池州市根据“自然积存、自然净化、自然渗透”的海绵城市理念,以生态本底的保护和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为核心目标,形成流域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完成建筑小区、道路、公园绿地、水生态水安全、PPP 项目、能力保障等六大类 117 个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总投资52.38亿元。到目前,建成145.4公顷绿色雨水设施,改造和新建93.1公里排水管网,完成26个历史积水点整治,区域内涝防治达到30年一遇标准,城市防洪达到百年一遇目标;修复和改造生态岸线9.5公里,试点区年径流量控制率达72%,试点区雨水资源回用率达到3%;10个黑臭水体完成整治,清溪河、平天湖等城区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了城市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的综合提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考察重庆时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池州市始终把生态环境改善放在重中之重,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突出水体环境治理。主城区红河原先是一条臭水沟,河面淤塞严重,水体流动性差,垃圾遍地,一到夏天,蚊蝇滋生,周边住户窗户都不敢打开。经过治理,让水流动起来,同时结合景观改造,修建了人行栈道,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为周边居民休闲提供了理想场所,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池州市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城市发展理念逐渐转变,从海绵城市工程转变为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理念变成政府的自觉行为融入到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技术要求转变为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完善并固化了城市建设发展体制机制。从海绵项目转变为海绵城市,将主城区作为一个主要水系,建成一个大“海绵体”,打造长江中下游丰雨小城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2015年以来,池州市完成26个积涝点整治。通过实施水系贯通、排涝泵站、防洪堤坝等工程设施建设,城区基本实现30年一遇的内涝防治目标和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同时,通过成立专业化应急排险队伍,制定应急抢险方案,不断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随着清溪河截污干管和2.2万立方米CSO调蓄池的建成,结合源头海绵设施的共同作用,清溪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从110mg/L明显提升至170mg/L以上。做好外源截污的同时,通过清淤疏浚、增强水动力和有效的水质保持措施,让水连起来、动起来,将全市10条黑臭水体完全消除,清溪河、平天湖等城区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同时在水体周边增设栈道、休闲场地、绿道等设施,为群众增加休憩娱乐空间,变“龙须沟”为景观河。

  池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海绵+”工程,对全市38个老旧小区实施海绵城市改造,统筹解决小区排水、停车、绿化、路灯等问题,惠及2.8万户居民。新增停车位4200个,路灯1100盏;新建、改造城市公园7座,对城区全部14所中小学校进行海绵城市改造,通过白改黑、透水铺装新建改造市政道路51条。市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内涵得到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池州市将在试点区域以外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全市范围内所有新建项目必须按海绵城市标准建设,有步骤有计划结合“两治三改”、老旧小区整治等对老旧小区进行海绵改造。建立健全评估与考核制度,探索海绵城市PPP项目监管模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3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