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首页>地方频道>池州>要闻

安徽池州:着力打造长三角重要休闲康养地

  原标题:绿色发展风正劲 山水相宜客自来

  ——池州市着力打造长三角重要休闲康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冬日的池州大地,层峦叠嶂,水光潋滟,一幅好山好水的清新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沉醉其中。池州集“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气”于一身,市域内森林覆盖率60.1%,富硒资源占全市面积的60.2%,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有“天然大氧吧”之称,康养旅游优势尤为突出,是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在长三角一体化正在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池州绿色崛起再发力,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着力打造长三角重要休闲康养地。

  发挥比较优势

  展现区域“磁铁效应”

  池州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镶嵌在北纬30度最美风景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今,池州市旅游业不断“提档升级”,量身打造特色文旅产品,着力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

  美好大池州,迎客长三角。池州区位优越,交通优势明显,铁路、公路、飞机、水路四要素俱全,拥有162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宁安高铁、铜九铁路、5条高速、6条国道贯穿全境,九华山机场先后开通10余条航线。借助便利的交通,越来越多的长三角游客来到九华山上、秋浦河畔。长三角城市到池的游客人数,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增长。

  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美誉,杜牧一首《清明》使池州杏花村名扬天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让诗仙李白也忍不住写诗留念。“交通更便利了,来旅游的人也就更多了。池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长三角地区客源有很强的吸引力。长三角地区到池州的游客人数占池州市省外游客的70%以上。”池州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包晓明说道。“2020年,池黄高铁开工建设,到时候,打个瞌睡就从杭州到池州了,一天之内既能游西湖,又能望九华,顺带把周边景点逛逛,‘一条龙’玩个够,那真是爽呆了。”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女士感叹道。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让池州旅游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今,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俱全的池州已全面融入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南京及合肥“1.5小时”通勤圈,池州市谋划打造长三角首位目的地目标未来可期。

  打造品牌赛事

  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从2011年起,池州市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安徽省体育局共同联手,连续举办了七届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赛,成为最具特色主题的全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和安徽省群众体育品牌赛事,也成为“生态池州、绿色池州”的一张靓丽名片,并荣获2015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组委会授予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称号。

  2016年起,池州市政府与中国田径协会联合举办了五届池州马拉松赛事。池州马拉松实现由铜牌、银牌、金牌到国际铜标赛事的跨越。2019年,池州国际马拉松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项目,荣获安徽省十大品牌马拉松及路跑赛事称号,池州国际徒步大会获评安徽省十大最美线路赛事。

  在打造本土特色赛事的同时,池州市先后承办第六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国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等70多场国际性、全国性大赛。特色品牌赛事的举办,不断提升池州城市形象与品位,带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兴起,激发了城市活力,集聚了人气,凝聚了人心。

  随着“池马”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池马”与池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健康产业等进一步紧密融合,成为推动池州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池州市着力打造“东湖西村”最具文化特色赛道20公里,推出“跑池马、游池州”等精品旅游线路10余条。体育产业正逐步成长为池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坚持生态优先

  推出绿色健康食品

  2020年12月18日—21日,上海农交会上,池州市组织26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展,参展产品达到200多种。此次农交会,池州市立足茶叶、九华黄精、池州鳜鱼、皖南土鸡四大产业,向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对进行了宣传推介。

  从展销情况来看,2020年上海农交会现场销售额35万元,与2019年基本持平。通过举行“四业”发布会,提升了池州市农产品知名度,订单量有所增加,2020年共有意向订单10个,总金额2100余万元,其中安徽大庄植物油有限公司与上海柘园坊涧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达成贸易协议,总金额达1200万元,安徽天方茶业有限公司与上海茶商签订了意向协议,总金额320万元。现场共签约4个,总金额10.6亿元。

  近年来池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壮大特色食品产业,聚力推动茶叶、九华黄精、池州鳜鱼、皖南土鸡、食用菌、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2019年,全市茶叶、九华黄精、鳜鱼、皖南土鸡规模分别达到34.6万亩、1.56万亩、2.7万亩、出栏1350万羽,产值分别为10.43亿元、1亿元、1.9亿元、5.1亿元。全市市以上龙头企业245家,市以上示范联合体41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2739个、1778个。东至县食用菌被认定为长三角“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创建县,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等6个基地被认定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市现有驰名商标5个,“三品一标”278个。

  “未来,池州市将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培育,努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上海及长三角各地提供更多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推进医养结合

  提升健康养老品质

  2016年以来,池州市抓住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契机,围绕构建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目标,积极打造科学有效、富有池州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新体系、新模式,取得了先行先试、先试先享的发展成果。2019年,被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命名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

  池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池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等文件,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规划实施以来,市卫生健康委依托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打造前端预防、中端治疗、后端康养的产业链条,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多渠道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初步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养医签约、居家巡诊”四种医养结合模式,实现医养融合发展。

  此外,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每年度均制定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推进责任清单,定期调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全市将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6.45亿元)列入清单,全力推动杏花村智慧康疗小镇(投资15亿元)、池州国科康域康复医疗中心(投资1亿元)等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推动医疗机构与沪浙苏和省内高水平三甲医院建立专科联盟,提高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2020年市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晓林教授、第九人民医院杨雯君教授,以及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礼坤教授、葛建军教授成立工作室。2020年10月22日,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上海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在沪联合发布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这标志着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老年人的跨区域养老生活在长三角区域有了更多选择。池州市九华老年培训中心茶溪小镇、元墅颐养中心、东至至德颐养院三家养老机构榜上有名。

  未来,池州市将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深度开发与拓展新型健康养老、休闲度假、健康管理、中医养生等产业示范项目,提供“以养为主,度假养生相结合”的旅居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池州看山、亲水、品诗意、乐身心。(记者 齐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10
收藏
分享